欢迎您访问广德市中医院官方网站!
三十八载骨科风雨路 今朝妙手送人“回春骨”(图文)

发布时间:2010-10-12  来源:《今日广德报》


三十八载骨科风雨路   今朝妙手送人“回春骨”

——访中医院骨伤内科医师朱长贵

朱长贵,男,1950年出生,主治中医师。毕业于芜湖中医学校骨伤专业,从事骨伤科临床近四十年,曾于19831984年到上海市中医院骨伤科进修,擅长用中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推拿等方法治疗骨伤疾患。

 

本报讯 “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这句古语在中医领域是非常适用的,人们都是习惯于寻求老中医的治疗,因为中医就是要靠一点一滴的积淀,中医科的医生没有经历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病例考验是无法成熟起来的,而朱长贵38余年的临床累积让他在骨科治疗上日臻精湛,尤其是让他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信赖。他也凭借自己的敬业奉献精神而得到医院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在中医院内,人们早已习惯看见他忙碌而亲切的身影。

近日,记者有幸亲眼目睹了朱医生的日常诊疗工作。当天记者来到县中医院时,在一楼的骨伤内科诊室里,只见已经是人头攒动,在朱医生的四周已经等候了很多患者。“朱医生,您看我这手是不是还需要吃些什么药啊?我怎么感觉还有一些酸疼啊”63岁的高志凤一早就由女儿的陪同前来看手,高志凤十多天前在家不小心把手给手给弄骨折了,经过朱医生的闭合性手术得到了恢复,这次来是确定是开的药吃完了,来看看是否要加药。朱医生带其到治疗室马上仔细检查了起来:摸摸患者的手、动动石膏、扭扭问疼不疼、看看里面的状况,经过缜密的判断之后说:“你的手恢复良好哈,药就不需要再吃了,再等个十天左右就可以过来拆除固定石膏了。”朱医生向记者表示,之所以不再让病人吃药,一方面自己对自己治疗的信心,已经恢复良好就不再需要吃药了。另一方面也是为病人省钱,毕竟医院面临的更多是乡村民众,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好,能给他们节省就节省些。

朱医生在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忙碌之后,终于可以稍息下和记者好好聊聊了。朱医生毕业之后首先进入邱村医院工作,后来由于中医院对人才的需求就调到中医院,一直从事骨伤科专业。在来到中医院的20多年的时间里面,他接触了成百上千的患者,在不断钻研更好的骨伤治疗措施和方法的同时,也在关心着患者的亲身利益。虽然朱医生在手术上也有过硬技术,但是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能不开刀最好。这样能够给患者以更小的创伤,让其恢复的更快更好,另一方面也是在节省资金,为患者尽量省费用。在对于患者的骨折方面,朱医生对于桡骨骨折有特殊的治疗方法,由于多年接触这类型的案例,他的闭合包扎术手法精巧,用药精确到位,患者恢复相当好。对于很多青少年和老人来说,朱医生真是他们的妙手“回春骨”恩人。
   
对于记者对于朱医生的很多事迹的询问,朱医生总是避而不谈,常说着就是专业的如何治疗效果好,而对于病人对其的感谢以及自己忙碌于救人之事总是缄口不言,只是给我看了厚厚的病人情况登记,只见本子密密麻麻满是病人情况,朱医生就是介绍这个是怎么回事,后来恢复怎么样。“我这个人话少,也不怎么喜欢说话,至于病人感谢我们那是过奖了,我只是完成我的职责所在。我喜欢一天到晚研究自己的‘骨头专业’,想如何恢复软组织,如何不破坏皮肤来恢复等,我是极感兴趣的。”这或许也是一种风骨和习惯吧,在记者采访的时间里,他也没有停留下来多久,不是在接诊病人就是在查房。这个也许是典型的中医风貌吧:沉稳扎实,潜心工作,默默奉献。

都说“西医看门,中医看人”,中医作为典型的经验医学,需要有老的医生来带新的中医人才,才可以促进中医学科发展。朱医生在自己发展进步的同事,平时也注意指导后辈医生,让他们不仅仅具备现代的理论,更加能有传统的底蕴,让青年医生成长更快少走弯路,也促进了中医院骨科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陈仓祥)

 

  载《今日广德报》2010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