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广德市中医院官方网站!
打造绿色生命通道(图文)

发布时间:2010-07-27  来源:《今日广德报》



打造绿色生命通道

——访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北湛医生

张北湛,男,1970年出生,主治医师、急诊科主任,大学专科学历,毕业于安徽省高等专科学院,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曾在芜湖地区医院进修,擅长组织危重病人的急救,能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的诊治。

 

一声急救车的警鸣打破了周围的宁静,患者的呻吟声、陪同家属的嘈杂声让急诊室顿时沸腾起来。刹那间,白衣绿衣两种色彩分明的靓影穿梭于期间,抢救、排查、处置,几分钟过去了,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这是急诊室内再平常不过的画面了,这也是张北湛医生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

张医生的父亲是名老中医,他从小就受到医者的熏陶,父亲告诉他长大后要做一个好医生,为病人治好病,减轻他们和家人的痛苦。从学医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治病救人当成自己的使命。1991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先在东亭乡卫生院工作了十余年,04年被公开招聘到中医院。19年来,他将理论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地救治一些危重症病人,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骨折固定等。06年,他勇挑中医院急诊科重担,带领着急诊科团队全力以赴,使得急诊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5年来,救治了无数的危重患者,同时急诊科的应急、救治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急诊体现的是一个‘急’字。就诊病人病情危急,医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诊断明确并给予及时抢救,全力打造绿色生命通道。”接受采访时,张医生深有感触地说,医院的急诊科永远冲锋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急诊科天天在上演着与死神的赛跑。有一年夏天,在同溪村的一个小山上,一名19岁云南小伙子驾驶的挖土机侧翻,当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赶到现场时,看到伤者整个下肢都被压在了驾驶舱里,情况十分危急。随后公安、消防人员也赶到现场,顶着酷热的天气,在几个部门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历经7个小时,伤者终于被从驾驶舱内拖出,并立即送往医院。医生们一分钟都没耽误,对伤者进行了综合性治疗,血止住了,性命保住了,更值得高兴的是在调养一段时间后,小伙子的双腿也恢复了正常。

夜间出诊对于急救中心来说是家常便饭,张医生已记不清夜间随救护车出诊了多少次,可他却清楚的记得08年雪灾那年在高速公路上的那起车祸。当时是夜里十二点多,医院里接到一起急救:宣广高速上发生一起车祸,有人受伤。尽管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雪,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但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本着医生的职责,张医生坚持带着一名护士出诊。因为积雪太深,高速公路已经被封闭,在和执勤人员商量之后,才可通行。当时路面十分打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救护车尽量的争取时间,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车在高速路上滑了出去,在左右两边的护栏上撞了个来回。“当时驾驶员和护士都吓坏了,并且还都受了轻伤,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再派一辆救护车前来,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前行了。”张医生触目惊心的说,好在后一辆救护车安全到达并接到了伤者,在送到医院治疗后,很快康复。

急诊科还有一个特点,经常会遇到一些“三无”病人,即无姓名、无亲属、无地址。面对这类病人,张医生同样一视同仁,本着病人优先的原则全力救治,甚至做得更多更细。张医生感慨地说道,“急诊科是条绿色通道,病人被送到医院后第一时间就接受治疗,而挂号、付款都是后来才补办的,因为抢救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漠视生命。”

谈到今后的工作,张医生说:“急诊科的急救工作,是体现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为此,今年6月,医院为急诊科购进了目前最先进的转运呼吸器、电除颤、喉镜等医疗设备,装备救护车,提高救护能力。今后,我们将不断提高急诊的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郑 苗)


    载《今日广德报》2010年7月27日